每個人都有兩個名字:一個叫千,一個叫千尋。
首映18年后,《千與千尋》終于在國內上映了。
時隔多年,又看了遍這部電影,以現在這個年紀再看《千與千尋》,感觸大不相同,還發現了許多沒有注意的點。
比如,在此之前,我從來沒仔細想過“千與千尋”這四個字是什么意思。
我原以為,它只是一個聽起來郎朗上口的日文翻譯。
直到又看了一遍電影才意識到,原來它是“千”和“千尋”,是一個人的兩個名字,一個人的兩個狀態。
千尋,是她的本名,代表的是一個未經世事的10歲少女,是未經歷過傷害和剝奪過的完全體。
千,是她被湯婆婆奪走了姓名后的代號,是一個遠離親人、失去自由、拼命尋找出路的人。
千與千尋,一個是破碎的自己,一個是完整的自己。
01
這部電影,并不是供給孩子的動畫,它里面處處充滿著成年人的人生隱喻。
就像無臉男,它沒有臉、沒有形態、沒有表情,但不知為何,你看到那張臉,體會到的是寂寞和孤單。
它空洞的眼神背后,像是藏著一顆更加空洞的心。它需要填補的窟窿太大了,以至于要吞噬一切。
就像是千尋的父母,在外在之物的誘惑和自身本能的驅動下,貪婪進食,最終失去了自己本來的樣子,變成了失去思想、只知道進食的豬。
等到“養的肥肥的、養的壯壯的”,體重合格就會被吃掉。
這就是我們這個時代真實的景象。
無臉男像是每一個極度空虛、極度缺愛的靈魂,而饕餮的眾神則投射著我們無止盡的欲望。
它可以是金錢、是房產,是名譽、是權力,是被外部教導你必須擁有、你必須渴求的一切。
我們拼命地追求、占有,將自我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掛鉤在這些事情上,最后的最后,忘記了我們是誰。
02
在《千與千尋》中,最核心的一個隱喻,是名字。325364勵志一生
在劇中,名字有著獨特的能量。湯婆婆會剝奪掉對方的姓名作為束縛,一旦被雇傭者的名字一旦被奪走,就再也無法找到回家的路了,一輩子成為她的奴隸。
這樣劇情荒謬嗎?不,這就是現實,這幾乎是人類世界的真實寫照。
人的成長過程,不斷地會遭遇那些試圖剝奪你“名字”、試圖奪走你自我的人。
父母給予孩子名字,同時也在孩子身上投射了自己的期待,一個人往往一生,都沒有走出這種別人的期待;而一旦進入社會,進入不同的組織,本質上更是一個不斷被削弱自我的過程。
在人們最常見的工作場景中,相對于個人而言力量龐大的公司,會用各種統一的口號、文化、行為,去剝奪掉雇傭者的自我和思維,一些極端的地方,更會直接以號碼或者別的代號來替代員工的名字。
自我的追求,被替代為父母的追求;自我的意志,被替代為企業的意志。
有時,這種逼迫是強硬的;有時,這種改變是溫情的,是自覺的,是充滿給予的,甚至是我們主動投向的。
后來,你成了的張經理、王總監、你成了技術大大,你成了9527。
最終,每個人都有了兩個名字:一個叫千,一個叫千尋。
03
尋找自己的名字這件事,很重要嗎?
我想起來了多年前的一期《康熙來了》,蔡康永聊起《千與千尋》,說到白龍回想起自己名字的片段,他忽然哽咽。
當時,現場嘉賓全都流露出震驚的表情,實在無法理解哭點是什么。
蔡康永說:“你不覺得感動嗎?他忘記自己的名字很久了耶!”
小s回復道:“所以你是經常忘記自己的名字還是怎樣?”
今天,看了白龍記起自己名字那段情節,一下子明白了蔡康永的心情。
電影里,千尋騎著白龍飛在天空,她忽然想起來自己曾經掉進去的那條河,那條已經被填起來蓋上高樓大廈的河。那就是白龍的自我。
她說:“白龍,你的名字叫做琥珀川。”
那一刻,鱗片飛起,白龍化作少年。他和千尋在空中牽起手,兩個人的眼眶里涌出淚水。
“我真正的名字,叫做賑早見琥珀主。”
即便被填河,被蓋起高樓,面目全非。但多好啊,我還能想起自己原來的名字——我是那條你曾經墜入的河。
每個人的一生,都有兩個名字。
我們出生時,是千尋;而后我們變成了千,不知道自己是誰,找不到回家的路。
這世界上有太多人作為“千”度過了這一生,也總有人披星戴月,翻山越嶺,甚至一度末路窮途——
只為找到自己的名字。